UID:893076
最近
#长期熬夜刷手机脸和身体垮了 5C-n"8&C&
#第一批长期熬夜的受害者出现了
两个话题接连冲上微博热搜
{oo(HD;5
图片:174_893076_1761992101536514.png
k^UrFl
有网友拍摄视频表示
自己才30岁
但在长期熬夜以后
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已经和40岁差不多
……
在降低“颜值”的同时
熬夜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健康风险
眼下恰逢换季时节,昼夜温差大
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有研究发现
熬夜会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增加5倍以上
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
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
一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
不仅如此,长期熬夜还会造成自身生物节律紊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饮食障碍等问题;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o(i?_4E
熬夜时,身体可能会遭受多重伤害:
/T&+vzCF
削弱免疫力
数据显示,成年人只要连续几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功能就会严重下降。比如,一些人会因此患上带状疱疹等疾病。
4kNSF
多个系统紊乱
肠胃功能紊乱,胆汁、胰岛素分泌紊乱,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糖尿病等患病风险增加。
^!(tc=sr
重要激素分泌减少
熬夜导致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分泌过低,会引起皮肤状态变差、早衰,还会增加女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风险。
M}" KAa
引起老年痴呆
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还会造成认知功能损伤。
)Y1+F,C
情绪变差
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有情绪敏感等各种“小脾气”,比一般人更容易悲伤或愤怒。
,I f9w$(z
因此,不论是从提升颜值
还是从降低健康风险的角度
都建议少熬夜、早点睡
W\ARCcTQ
有不少熬夜者表示“虽然很累,但睡不着”,为什么疲惫的身体敌不过清醒的手机?一起来看看“长期熬夜刷手机背后的三大套路”:
(H|^Ow5
① 生物钟与睡眠驱力的战争 'A/{7*,
2-duzc
*ES"^N/88
晚上褪黑素分泌增加,身体开始准备入睡,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强烈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do< N+iK
图片:174_893076_1761992101937024.jpg
Jj1lAg0
② 被剥夺的“自我时间”
需要被补偿 S: g 2V
`GooSX
mFC9\
手机既是剥夺睡眠的“元凶”,又成了提供心理补偿的“工具”。
7c'OIY].,
不少人白天的时间被各种任务和角色所占据,只有深夜躺在床上的时刻才真正“属于自己”。
y8di-d3_
③ 多巴胺陷阱与下降的自控力 ]4_)WUS.c
}f] ~{^
/ Kj;%
短视频和信息流App的设计精髓就在于“无限滚动”和“不可预测的奖励”,每一次手指滑动都可能带来新鲜有趣的内容,持续触发多巴胺的释放,让人欲罢不能。
6,p;8I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能在白天理智地计划“今晚一定早睡”,到了晚上却轻易地向即时快感投降。
b:*( f#"q
相关研究表明
晚上10~11点入睡 "? 5@j/ e`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最低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团队收集了50多万人的健康信息,这其中,有10万多人同意戴上一种叫“加速度计”的装置(类似智能手环),连续7天24小时监测他们的身体活动。
gEq";B%?
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推算出他们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规律性。与问卷或日记不同,这种方法不依赖主观记忆,更客观、精确。经过筛选和排除(比如去掉已有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最终有88026名参与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
l2 #^}-
研究人员把这些人分成四组:晚上10:00前入睡、晚上10:00~10:59入睡、晚上11:00~11:59入睡和午夜后才入睡。然后,他们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5.7年的随访,统计谁在这段时间里新发了心血管疾病(如心梗、中风、心衰等)。
h4>q~&Pd
结果发现:一共发生了3172例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的是晚上10点–10:59入睡的那组。 VpM(}QHd
相比之下:
过早睡(<10:00):风险增加24%
11:00~11:59睡:风险增加12%
午夜后才睡:风险增加25%
y[f6J3/
换句话说,“最佳入睡时间窗口”就是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
图片:174_893076_1761992102429202.jpg
`v Ebm Xb
所以,请大家从今晚开始
早点睡觉休息吧!
1、把握黄金入睡时段 .uo:fxbd2
&nn+X%m9g
尽量让自己在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避免长期熬夜到凌晨,也不要过早躺床硬逼自己睡。
N?%FVF
2、保持作息规律
S)@) @3
不要频繁“熬夜+补觉”,规律的生物钟对心脏更友好。
TGG-rA6@Lx
3、改善睡眠环境
ueJ_F#y
睡前少刷手机、避免强光和咖啡因。保持卧室安静、凉爽。睡前做些轻松的伸展、阅读或冥想。
N!af1zj
4、别忘了整体健康
HqA~q
睡眠只是心血管健康的一环。饮食均衡、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同样关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需要规律睡眠来减轻心脏负担。
BMbZ34^e
好好睡觉是善待自己的开始
调整作息后你会发现
不仅精力体力有所改善
更不容易生病
还有助于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d8?=LX
来源:新华社、科普中国等
UID:55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