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78
近日,走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见银色罐体整齐排列,自动化上料机正将金枪鱼等深海鱼类边角料源源不断送入生产线。经过酶解、精密膜分离和功能性发酵等多道工序,这些海洋生物资源被转化为“生物糖脂·鱼肽”有机水溶肥,实现了从水产加工废弃物到现代农业功能性特肥的华丽转身。
图片:15421206067016.jpeg g]c6_DMfb1
图片:15421206067016.jpeg
生产车间。黄宁璐 摄
普陀区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区,每年在水产品精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鱼头、鱼骨、碎鱼肉等大量边角料。传统处理方式往往将这些资源简单加工成低值鱼粉,会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也需耗费大量能源。近年来,普陀区以创新驱动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东杰生物等科技型企业,推动传统水产加工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凭借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顶尖团队“产学研”深度合作,东杰生物成功突破海洋生物转化技术瓶颈,实现水产边角料“变废为宝”。
“我们就像给水产边角料安排了一个‘超级发酵工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坚介绍,通过特别培育的专利菌种团队协同工作,这些边角料被完全分解转化,最终蜕变成既保留优质蛋白、小肽、氨基酸等基础营养,又富含鼠李糖脂、槐糖脂、功能性生物寡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营养宝库”——“生物糖脂·鱼肽”有机水溶肥料。
图片:15421206067720.jpeg g oyQ',+
图片:15421206067720.jpeg
研发人员正在做实验。黄宁璐 摄
杨志坚说:“与传统有机肥相比,‘生物糖脂·鱼肽’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它们不仅能帮助作物更好地吸收养分,还能增强作物‘免疫力’,从而能更好地抵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杭州市萧山区种粮大户茅先生算了一笔账:“每亩地使用300毫升鱼肽叶面肥后,水稻增产20%,化肥用量减少50%,收入显著提升。”
普陀水产加工厂的老板也尝到甜头。“过去处理水产加工废弃物是桩赔钱买卖,光焚烧污泥一吨就要贴300多元。现在边角料成了宝贝,一吨能卖2000多元,厂区环境也变好了。”浙江裕珈林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图片:15421206068040.jpeg >dJ~
图片:15421206068040.jpeg
生物糖脂·鱼肽产品。黄宁璐 摄
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推动者,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更大幅度价值跃升。“2000多元一吨收购的原料,经过生物转化后出厂价可达1万元以上,再经科学复配做成特种肥料,终端价值最高能达五六万元一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缪琦瑛告诉记者。目前,浙江东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并参与制定了《鱼蛋白有机水溶肥料》等国家团体标准。
来源:潮新闻、浙江日报
UID:559363
UID:303809
UID:291584
UID:187304
UID:1470950
UID:169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