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52
随着“银发私域直播”成为老年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一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了老年人的养老钱,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设下消费陷阱。近期,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陀分局已查处5起违法会销案件,其中4起通过私域直播宣传并存在虚假问题。
图片:15388898571332.jpeg |bvGYsn_#=
图片:15388898571332.jpeg
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陀分局工作人员向商户进行宣传(资料图)
在一典型案例中,涉事商家从外地企业购进某品牌奶粉后,通过发传单、积分打卡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店,并以线下会销、私域直播形式推广。执法人员发现,该商家在直播中宣称其销售的奶粉“降低53%骨折风险”“修复烧伤割伤”“像天然降压药一样调节血压”,可“降低40%患癌风险”,而商家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上述宣传内容真实有效。
经查,该羊奶粉为普通食品,却被包装成“健康神品”,通过私域社群定向推送直播链接,专门针对老年群体进行误导性宣传,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该商家也将面临严厉处罚。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陀分局
根据办案经验
总结了几类常见骗局
帮老年人和子女们擦亮眼睛——
“健康神药”骗局:
普通产品吹成“包治百病”
这是“银发私域直播”中最常见的套路,瞄准了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某些商家会在私域直播或社群里,把普通食品、日用品包装成“神奇保健品”“特效药品”。比如把普通蛋白粉说成“能降三高、治糖尿病”,把普通按摩仪宣传成“根治颈椎病、腰腿痛”,甚至编造“吃了能延长寿命”“不用吃药就能康复”等离谱话术。
为了让老年人相信,他们还会他伪造“专家”身份、编造虚假案例、使用模糊话术逃避监管,让老年人难以追责。
P59uALi
“情感绑架”骗局:
打“亲情牌”套牢信任
骗子深知很多老年人缺乏情感陪伴,于是用“温情攻势”突破心理防线,再诱导消费。
骗子通过建立“家人式”人设、社群“温暖互动”、捆绑“情感福利”等手段获取老人信任,再推销高价产品。如自称“干女儿”、记住老人生日、声称“只有家人才能享受优惠”等,让老人卸下防备。
一旦老人产生信任,他们就会趁机推销高价产品,甚至以“帮主播完成业绩”“不买就会被移出群聊”等方式施压,很多老人为了维持这份“情感连接”,往往会被动消费。
/~"AG l.
“利诱陷阱”骗局:
用“小便宜”钓出大花费
先给“甜头”,再套牢钱包,这是商家吸引老年人入局的经典手段。
常见手段包括低价引流、会员特权诱惑、虚假促销、免费活动连环套等。如用“一毛钱买颗白菜”吸引关注,再引导加入私域社群。
“售后跑路”骗局:
钱到手后“翻脸不认人”
售后“踢皮球”:产品出现问题时,主播、客服互相推诿,电话不接、消息不回,甚至直接把老人拉黑。
证据难固定:私域直播大多不支持回放,聊天记录、交易凭证容易被商家删除,老人维权时拿不出证据。
门店“打游击”:线下门店多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多为租赁,一旦出事就关门跑路,换个地方重开,让老人找不到人。
重要提醒:
记住这几点,避开“银发直播”陷阱
(一)别信“包治百病”:凡是宣称“能治病”的保健品、日用品,多半是骗局,生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二)警惕过度热情:突然对你特别亲近、频繁嘘寒问暖的主播,背后可能藏着销售目的。
(三)不贪小恩小惠: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低价礼品、免费活动往往是套路的开始。
(四)花钱先缓一缓:大额消费前多和子女商量,别被“限时”“限量”冲昏头脑。
(五)及时保留证据:交易记录、聊天截图、产品包装等要留存,遇到问题及时拨打12315投诉。
(六)子女们也要多关心父母的消费情况,帮他们了解新型骗局,让老年人既能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又能守住自己的养老钱。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老年人既要享受数字生活便利,也要守住养老钱。子女应多关注父母消费情况,共同防范新型消费陷阱。
j~$)c)h"
来源:竞舟
UID:1033861
UID:1442494
UID:1687510
UID:1354488
UID:298705
UID:91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