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481748
7月10日上午,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格纳科公司”)车间内,6座大型反应釜正在满负荷运转。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博士张小军打开密封阀,仔细查看原料发酵状况,并向技术人员给出建议。
这是他受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每周雷打不动的技术指导行程。正是这场持续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催生出国内首个鱼蛋白类肥料系列标准,填补了相关细分领域的空白。
时间回拨至2021年,当时作为水产行业专家的张小军首次走进欧格纳科公司时,便被这家深耕鱼蛋白肥料领域12年的企业所吸引。
“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有些不含鱼类成分的勾兑物也自称鱼蛋白,严重损害了行业信誉,是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欧格纳科公司董事长沈攀辉坦言。
海洋鱼蛋白类肥料是一种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从海洋鱼类中提取含优质蛋白和多肽等活性物质制成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展现出显著肥效。由于国内缺乏系统研究团队,行业长期面临检测技术缺失、生产标准空白、构效关系不明等难题。
、图片:微信截图_20250714112945.png
图片:微信截图_20250714112945.png
破解瓶颈的迫切需求,让企业与科研团队一拍即合。2023年,在相关部门牵线下,张小军团队与欧格纳科公司联合启动标准制定工作。
历经一年调研全国20余家企业,历经15次重大修改,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底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正式发布。新标准首次明确定义“鱼蛋白类肥料”“鱼蛋白肽”概念,从原料筛选、生产工艺到产品指标、检测方法实现全流程规范,为行业提供了权威技术依据,填补了国内相关细分领域的空白。
标准落地的同时,双方合作也更加紧密。今年,张小军受聘担任欧格纳科公司总工程师,以“科技副总”身份带领团队开展“海洋鱼蛋白类肥料的品质评价与功能性产品研发”项目攻关,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
“过去采用单一酶解工艺,如今在张博士团队指导下升级为‘酶菌双解’技术,原料分解效率提升,日产量翻了两番。”沈攀辉指着车间内的新设备介绍,这项工艺革新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增加产值1000万元,利润提升30%。
目前,双方已联合研发膨果、壮根等3款功能性新品,开发复合酶解制备等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水产蛋白液肥品质提升技术获评浙江省工业新产品。在张小军的牵线搭桥下,企业今年还引进了两条新型全自动灌装产线,每日出货量从原先的8吨提升至40吨。
从填补标准空白到引领技术升级,这场“企业出题、科研解题”的深度协作,让欧格纳科公司迈入发展快车道,也为整个鱼蛋白肥料产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科技副总’体系为产学研合作扫除了阻碍,让我们能够没有顾虑地为企业搭建系统的技术框架,全方位地开展技术转化。”张小军说,当下,他正和企业谋划开展第二批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针对鱼蛋白产品的分级体系,将有助于实现产品“优质优价”。
来源:竞舟
UID:1528795
UID:559363
UID:329537
UID:187304
UID:1523875
UID:946491
UID:169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