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71
在定海区盐仓街道新螺头村,有一个名为黄沙岙的自然村落。这里曾因渔业衰退、人口外流而逐渐沉寂,成为典型的“空心村”。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位80后建筑设计师的入驻,黄沙岙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华丽转身成为游人如织的“黄沙秘境”。这位设计师,便是慎章翔。
图片:15376846735428.jpeg 1y;zPJ<ntm
图片:15376846735428.jpeg
慎章翔,一位在民宿设计领域颇具盛名的80后设计师,曾成功打造莫干山初代民宿“小木森森”和富春江畔知名民宿“桐庐秘境”。2017年,他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与对设计的执着,踏上了黄沙岙这片沉睡的土地,开启了一段乡村振兴之旅。
谈及与黄沙岙的结缘,慎章翔记忆犹新。那时,一位村民带着对家乡发展的渴望,向他抛来了绣球。“当时这边的村民来找我们,他有这样的意识,我觉得很惊讶。他视频先发过来,看到村里鸟语花香,我就挺感兴趣的。”慎章翔回忆道。初次踏上黄沙岙,虽然村外工业区的环境让他略感失望,但村里淳朴的民风和一顿地道的渔家饭深深打动了他。“这里的一个阿姨给我做的一顿饭,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梭子蟹,很普通的一些海鲜,还有菜地里现摘的萝卜,看着她摘看着她洗,弄了一桌,这顿饭就这么把我留住了。”
图片:15376846735684.jpg 9iNns;^`q
图片:15376846735684.jpg
2017年底,“黄沙秘境”文旅项目正式启动。慎章翔计划投资约1亿元,租赁35栋闲置农房进行整体开发。他的目标不仅是打造高端民宿群,更要融入多元业态,构建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新乡村社群”。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慎章翔低估了改造一个“空心村”的难度。“起初这里是你连路都走不进来的一个地方,我们全部用柴刀开出来的,没有水泥路,很多房子几乎是塌掉的,顶也没有。”慎章翔感慨道。从2017年第一栋民宿的改造开始,到去年完成“翻翻面包房”的建设,整整8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将曾经的断壁残垣蜕变为青瓦黛墙。
图片:15376846735748.jpeg OFbg]{ub?
图片:15376846735748.jpeg
如今,“黄沙秘境”已初具规模。“年轮公园非岛民宿”隐于山谷,古老渔村与现代设计和谐共生。民宿产业为核,“非岛书局”“延龄酒家”“美术馆”“翻翻面包房”等多元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黄沙秘境”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山风海韵间,一幅理想的海边山乡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资源的盘活直接惠及村民。闲置劳动力变身新就业群体,原住民成为美丽乡村最直接的受益者。67岁的新螺头村村民姚亚娥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在“延龄酒家”后厨帮忙,每个月的收入在四千元左右。“以前我是做小工的,很辛苦。现在饭店做做,蛮舒服的,搬搬菜、洗洗鱼,离家里近,地里活可以做,家里还可以种蔬菜。”姚亚娥满意地说。
慎章翔认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可持续的产业和生态,让乡村成为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在改造乡村的过程中,其实给自己也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提升,包括责任感,还有那种看着一张图纸、一个规划慢慢实现的成就感和幸福获得感。大家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村民的幸福感,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眼下,慎章翔正忙着“翻翻面包房”的开业筹备。这个“黄沙秘境”里的新成员,已于今年“五一”期间试营业,反响热烈。“这是一个窑烤,法国的白窑,可以用柴火,你看外面堆的都是果木柴,这是符合乡村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天都有一两百个面包卖出去,只要东西好,传播还是挺快的。”慎章翔信心满满地期待。
在慎章翔的精心打造下,黄沙岙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已蜕变为充满活力的“黄沙秘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设计师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也为更多乡村的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9v2 ;
来源:竞舟
UID:1033861
UID:396019
UID:291584
UID:187304
UID:1523875
UID:1691258
UID:94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