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83180
炎炎夏日,
冰品堪称“续命神器”。
但你知道吗?
冰品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风险!
如何避开冰品风险,
做到解暑不伤身?
3`58ah
$sEB' >:
?"{QK:`
PZ ys u
>P<z |8
@Q;i.u{V
P*pbwV#|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要求对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等冷冻饮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限量做了明确要求。但实际生产生活中,生产灭菌不足、冷链反复冻融、卫生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导致冰品中的微生物超标。如果不慎食用,则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食源性疾病。
r\(v+cd
S:ls[9G[3
I"ca+4]
LZ~2=Y< U(
tC&fAE:S
冰品中富含糖分和水分,简直是细菌的“天堂”。当冰柜没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18℃以下时,会让本应“冬眠”的细菌慢慢苏醒过来。冰品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反复冻融(比如断电或冰柜开关频繁),就像给了细菌“复活”和疯狂繁殖的机会,产品细菌数量将猛增翻倍!
U;\S(s}
[{`)j
p ?Ed- S
sFLcOPj-%
B?SNea,I4
>b>MKm>q
虽然国标对冰激凌、雪糕中的乳脂含量有要求,部分雪糕、冰淇淋企业还声称使用优质乳制品,但个别企业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用植物蛋白替代乳粉,或配方失衡导致营养缩水。
PzjaCp'
Ptx,2e&Hq
( %[Tk[
~xS@]3n=
jCzGus!rM
RCI4~q
pd d|n2q
>SvDgeg_7f
UqN{JG:#.
\V= &&(n#
qAqoZMpI|;
一看资质:
R'zu"I
认准包装上“SC”生产许可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拒购“三无”产品。
DU;[btK>
二查状态:
/D0RC
警惕反复融冻,如出现包装破损、冰品表面或包装内出现很多粗糙的冰晶、包装纸粘在冰品上,很难撕开、冰品形状扭曲变形等迹象,最好不要购买。
<eY%sFq,
三读标签:
75ZH
警惕“0蔗糖”陷阱,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总糖”(低糖≤5g/100g);配料表前三位优选“生牛乳、稀奶油”,反式脂肪酸标注为“0”。
cVp[ Z#B
H+a~o=/cR
A2y6UzLYD
`dDa}b
dFQo
[|4}~UV
N31?9GE
q] px (
家庭冰箱:
lR:?uZ$
冷冻室≤-18℃,开封后24小时内吃完,独立密封存放。
8O6_iGTBh
便利店:
j'+ELKQ
优先拿取冰柜底层的产品(温度更稳定),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的开放式冰柜。
A t{U~^
D?^540,b
X~lZ OVmS
@g4Shlx|
=p]mX)I_
-I ?z-?<D
Y]N ~vD
+0J@y1
融化预警:
ABc)2"i:*
冰品融化超过1小时,致病菌进入快速繁殖期,切勿食用。
RlrZxmPV>O
场景禁忌:
X8Xn\E
运动后立即吃冰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痉挛;正餐后立即食用可能易引发胃肠炎。
VJDoH
f')c/Yw
jyiFM5&
U;g S [8,p
Sk\n;mL:
ahA{B1M)n
7{pIPmJ
@lS==O-`f
冰淇淋和雪糕都是冰饮中的“明星”,但他们执行的国标可不一样哦;
# :#M{1I
冰淇淋按照国标GB/T 31114要求,乳脂≥5%,口感绵密;
7R,qDp S
雪糕则是对应国标GB/T 31119,含水量高,热量可能较低;
D*\v0=P'?
另外,看到配料表中“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需警惕,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
3?2<WEYr
?q_^Rj$
ocF>LR%P
来源:人民网科普
UID:717688
UID:1033861
UID:1147251
UID:1528795
UID:390829
UID:1470950
UID:187304
UID:29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