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83180
炎炎夏日,
冰品堪称“续命神器”。
但你知道吗?
冰品可能暗藏食品安全风险!
如何避开冰品风险,
做到解暑不伤身?
0' *{BAWx
9*I[q[>9
=JE<oVP8
3v_j*wy
Hb*Z_s
qc,E azmU
`&c[s%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要求对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等冷冻饮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限量做了明确要求。但实际生产生活中,生产灭菌不足、冷链反复冻融、卫生操作不规范都可能导致冰品中的微生物超标。如果不慎食用,则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食源性疾病。
XlF ,_
j%` C
@uyQH c,V
&q|vvF<G
aMe&4Q
冰品中富含糖分和水分,简直是细菌的“天堂”。当冰柜没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18℃以下时,会让本应“冬眠”的细菌慢慢苏醒过来。冰品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反复冻融(比如断电或冰柜开关频繁),就像给了细菌“复活”和疯狂繁殖的机会,产品细菌数量将猛增翻倍!
Vn5%%?]J
^}$t(t
Xk|a%%O*H
DI8I'c-P
Wtu-g**KN
[VXQ&
虽然国标对冰激凌、雪糕中的乳脂含量有要求,部分雪糕、冰淇淋企业还声称使用优质乳制品,但个别企业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用植物蛋白替代乳粉,或配方失衡导致营养缩水。
"vybV WEE
V z
)wjpxr
i695P}J2
DDmC3
Ue Ci{W
[/hoNCH!
QmSj6pB>
!U@ETo
UUWRC1EtI
.CEC g*f
一看资质:
b~fl,(sZp
认准包装上“SC”生产许可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拒购“三无”产品。
<#BK(W~$
二查状态:
\,NT5>
警惕反复融冻,如出现包装破损、冰品表面或包装内出现很多粗糙的冰晶、包装纸粘在冰品上,很难撕开、冰品形状扭曲变形等迹象,最好不要购买。
]p+KN>1e
三读标签:
X_X7fRC0
警惕“0蔗糖”陷阱,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总糖”(低糖≤5g/100g);配料表前三位优选“生牛乳、稀奶油”,反式脂肪酸标注为“0”。
/'{vDxZf R
STu(I\9
JzywSQ
XO?WxL9k]
+?6]Vu&|f
-]KgLgJ
m$[: J
_`=qc/-0
家庭冰箱:
?pJ2"/K
冷冻室≤-18℃,开封后24小时内吃完,独立密封存放。
D#'CRJh;7
便利店:
("=q-6$G
优先拿取冰柜底层的产品(温度更稳定),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的开放式冰柜。
FDuA5At
p\_3g!G'
`_LQs9J0J
V$ DB4YM1k
AUF[hzA
(BH<\&yHE
n+=7u[AZi
Hvz;[!
融化预警:
%fld<O
冰品融化超过1小时,致病菌进入快速繁殖期,切勿食用。
n,2 p)#?
场景禁忌:
kPy7e~
运动后立即吃冰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痉挛;正餐后立即食用可能易引发胃肠炎。
?@x$ h
.mrv"k\<
,O.iOT0=;
g0jfLv
9mtndTT 5u
}L Q%%
mgjcA5z
0K"+u9D^
冰淇淋和雪糕都是冰饮中的“明星”,但他们执行的国标可不一样哦;
D`41\#ti
冰淇淋按照国标GB/T 31114要求,乳脂≥5%,口感绵密;
? -&k?I
雪糕则是对应国标GB/T 31119,含水量高,热量可能较低;
?7CdJgJp
另外,看到配料表中“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需警惕,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
^WWr8-
G@D8[
|;V-;e*
来源:人民网科普
UID:717688
UID:1033861
UID:1147251
UID:1528795
UID:390829
UID:1470950
UID:187304
UID:29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