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125
近日,舟山本土作家陈佩君的长篇小说《沈家门往事》正式面世。这部作品以民国时期沈家门林、王、李三大家族的爱恨交织为主线,生动展现了沈家门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历史风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佩君表示:“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为了弘扬舟山本土文化,期望通过我的笔触,让各地文友领略极具舟山地域风情的文化魅力,尤其是渔文化韵味与观音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期盼未来能有更多反映舟山文化的佳作涌现。”
图片:14220000852229.png av4g/7=
图片:14220000852229.png
陈佩君,1970年出生,舟山普陀沈家门人,毕业于舟山师专中文系,舟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舟山市普陀二中教育集团。2010年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短篇小说2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穿过世事的鲁家峙岛》《沈家门渔港的爱情记录》《成为金寨映山红》《马鬃岭:树的唇语》等。
以爱情故事为线
串起舟山民国时期的人文历史
《沈家门往事》以爱情为经纬,巧妙融合了舟山民国时期的历史画卷。陈佩君透露,这部小说最初在网络上连载,因读者反响热烈,催更不断,遂决定推出实体书。“本书的文风更贴近网络小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通俗言情小说章回体的形式,讲述了一段段缠绵悱恻的海边爱情故事。”
她进一步介绍,虽然小说以爱情为核心,但其背景却深植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作品以民国时期日军入侵、中国海运业逐渐衰落为历史背景,细腻描绘了这一时期海边人家的生活状态与抗争精神。
在陈佩君的笔下,既有舟山人作为宁波帮中坚力量,开拓海上运输业的雄心壮志;也有淞沪之战后期,宁波帮民营轮船毅然下沉长江口,阻挡日军铁蹄深入长江内港的悲壮之举;更有民间爱国志士不顾个人安危,勇闯日舰,与舰队司令据理力争,最终迫使日舰撤离舟山海域的英勇事迹。这些情节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坚强勇敢、豁达乐观的海边渔家人群像,他们面对外敌入侵,始终坚守着不屈不挠的生命信念。
谈及书中涉及的淞沪之战、太平洋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陈佩君谦逊地表示,由于个人能力和笔力所限,她并未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大的描述,尤其是战争场面,而是巧妙地通过人物对话和侧面烘托来传达历史的厚重感。
然而,在描绘乐乐、阿龙、雪妮、德俊、文心等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时,陈佩君则运用了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浓郁的舟山本土文化元素,使得这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感纠葛扣人心弦。
图片:14220000852036.png B&4NdL/
图片:14220000852036.png
把乡音写下来
读给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听
《沈家门往事》自2021年起,便在陈佩君的个人公众号上连载。谈及创作初衷,陈佩君表示:“书中的故事,大多源自儿时长辈对家族往事的讲述。我渴望将这些珍贵的记忆写下来,不仅为家族留存一份历史,更想借此写一本满载舟山本土风情的书籍。我希望当我退休后远赴美国探望定居那里的姨妈时,能将这份乡音读给她听,让久违的故乡情怀再次温暖她的心房。而最深处的愿望,则是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扬舟山丰富的本土文化。”
由于故事根植于家族记忆,陈佩君坦言,书中众多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女主角乐乐,便是以她远在美国的姨妈为蓝本塑造的。乐乐生于船王世家,既有过富贵生活的光环,也经历了生命的波折,与姨妈的人生轨迹有着诸多交集——同样在童年时备受宠爱,后因家族变迁与战争影响受尽磨难,不同的是,姨妈后来远渡重洋,背井离乡。
同时,乐乐的形象也融入了陈佩君自己的影子,如书中第10章所述,乐乐因食用鮸鱼胶而身形发胖,遭受嘲笑,这一情节便源自陈佩君童年的亲身经历。面对嘲笑,她如乐乐一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从容自若的态度。
在《沈家门往事》中,陈佩君不仅精心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舟山本土语言,如“乌贼黑炭”“火油箱”“海哥霸”等,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此外,她还细腻描绘了捡拾海螺、滩涂捉蟹、剖乌贼、晒鱼鲞以及制作泥螺蟹酱、酒糟鳗鱼等海边人家的日常劳作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熟悉而又遥远的海边风情。
这本书出版后,收获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不少长者读后感慨万分,直呼“太亲切了,这就是记忆里的模样”。更有读者将书寄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让那里的舟山同胞也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乡情。他们纷纷表示:“这就是乡音啊,让人心生温暖。”还有读者遗憾地说,如果这本书能早点问世,定能触动更多人的心弦。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陈佩君的姨妈于上个月在美国离世,未能亲眼见证这本书的诞生。但这份跨越时空的乡音,已化作无尽的思念,飘向了远方的亲人,也温暖了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
以书为名片
把舟山本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在翻阅《沈家门往事》时,读者或许会发现文中偶有“漏字”现象,而作者陈佩君却坦言这是有意为之。她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法,既展现了海边渔民粗犷质朴的生活气息,又探索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叙事风格。
陈佩君以散文的笔触贯穿整部小说,语言表述自然流畅,充满散文化的韵味。同时,她大胆尝试现代传媒的快闪形式,追求高效、快捷的阅读体验,用“短、平、快”的节奏吸引读者的目光。
然而,陈佩君并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在书中,她巧妙融合意识流写作手法,将东海独特的渔文化以及壮丽的山海景观自然而然地融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例如,以“小龙鱼”描绘美女,巧妙推荐虾虫孱;在一些生活化的描写中,将背景设定在金秋时节,通过细腻描绘晒鱼鲞的场景,激发读者的味蕾记忆;此外,观音饼、红膏呛蟹、风鳗吊带、乌贼鲞等舟山特色美食也纷纷登场。整部作品犹如一幅生动的沈家门渔港风情画卷。她以土著居民的视角,用细腻地道的笔触,展现了浓郁的沈家门渔文化特色。
“这本书不仅是我个人的名片,我更希望它能成为舟山本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陈佩君表示。舟山本土文化独具魅力,加之绮丽的山海风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期待更多文学爱好者能够来到舟山,以这片土地的文化为蓝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共同传播舟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竞舟
UID:1440741
UID:1147251
UID:1339671
UID:296652
UID:766062
UID:1432004
UID:301477
UID:483754
UID:151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