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13813
舟山地区的海鲜菜肴文化可谓是历久弥新。据考证,西晋之前是舟山海鲜菜肴文化的形成时期。从东晋到元代,海鲜菜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而步入了发展阶段。
e?f[t*td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4705765.jpg Qh{=Z^r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4705765.jpg
xQmk2S` y
*nH ?o* #
本文专门搜集研究
两宋时期的志书文献和饮食典籍
展现当时舟山群岛
包括普陀地区的海鲜菜肴文化风貌
{ !FrI@
北宋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国前,抵达“山与蛟门相类,而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的沈家门,于是“抛泊其门”,发现所见之处“渔人樵客丛居十数家”。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北宋年间,沈家门渔港已有不少民众居住,并且主要以打鱼和砍柴为生。当然,徐兢使团仅到沈家门渔港停留了一下,将彼时短暂所见记录了下来。因此,我们不能以“十数家”定论这是当地所有常住居民的人口。另外,散居在各岛的居民也并不在这段记载的描述范围内。因典籍散失和缺失,我们至今也难以得到两宋时期普陀地区户数和人口的数据。
'nCBLc8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4530544.jpg .Qi`5C:U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4530544.jpg
*北宋时期,舟山属两浙路明州管辖,域名昌国
g`1*p|
幸运的是
地方文献留下了不少记录
解答了我们对于当时普陀居民
“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困惑
w5&UG/z%l
01
琳琅满目
"M? (Ax
宋人食用的海鲜种类真不少
my04>6j0
*, {b]6v
南宋宝庆年间的地方志《四明志》一书,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普陀居民当时爱吃什么。
KUly"B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5457463.jpg =B?uNo e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5457463.jpg
*宋宝庆《四明志》有关鱼类的记录
@l@lE0
通过记录,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生活场景:当时普陀地区的居民喜好在海岸边撷取紫菜和海苔,并把一同打捞上来的海藻视为可以治疗“瘤瘿结气”的绝佳药材。
滩涂里的蟹虾贝壳以及小鱼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拾取。蝤蛑、梭子蟹、蟛蜞等蟹类同样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味。贝类种群则更为丰盈,涵盖蛤蜊、淡菜、蛎房(牡蛎)、蛏子、蚶子(瓦垄蚶、毛蚶、芽蚶等)、老婆牙(藤壶)、蚬、江珧(江瑶柱)、车螯、龟脚(石蚴)、沙噀(刺参)以及各种螺类(香螺、刺螺、辣螺、拳螺、丁螺、鹦鹉螺)等数十品种。
^&cI+xZ2Y
每年三四月渔汛期,从事渔业捕捞的居民会集结船舶捕捞石首鱼(大黄鱼)、春鱼(小黄鱼)等鱼群。其他时节捕捞带鱼、鳗鱼、乌贼、梅鱼、马鲛鱼、鲳鱼、脐鱼(鲅鱇鱼)、竹夹鱼(竹荚鱼)、比目鱼、海鲈鱼、河豚鱼、乌贼、鲨鱼、银鱼、白鱼、肋鱼、鲻鱼、黄滑鱼、章巨(章鱼)以及箬鱼(鳎鳗)等常见鱼类。
mBnC]$<R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5691174.jpg YJ:CqTy
图片:174_913813_1761181125691174.jp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