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57
背负着巨额债务,明明有能力还款却故意“失踪”,还借用朋友微信账号隐匿收入、逃避执行。近日,失信被执行人唐某被岱山县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2021年,唐某因4起合同纠纷案件被告上法庭。依据生效判决,唐某应偿还债务333万余元以及相应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唐某分文未还。
2022年3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向唐某送达了报告财产令、限制消费令等法律文书,要求其申报财产并限制其高消费。但唐某玩起了“消失”,拒不报告财产,不接电话,也难觅行踪。唐某遂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法官自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先后4次前往唐某老家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2025年2月23日,唐某被抓获后予以司法拘留。
随着调查的深入,执行法官在唐某被扣押的手机中发现,唐某一直控制并使用以案外人罗某名义注册的微信账号,还绑定了罗某的银行账户。该“隐身”账户资金往来频繁,2023年1月至2025年2月间的实际收入有50余万元。
对此,唐某先是辩称,这笔钱是来自家人朋友的“资助”。但他从未依法如实申报财产,也未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债务,而是将资金用于外卖点餐等网络购物,以及短途旅游、游戏充值、购买彩票等生活享受。
今年3月,岱山法院将唐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犯罪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唐某到案后,对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供认不讳。面对刑罚,唐某追悔莫及:“我以为换个微信账号用于日常收支,你们就查不到,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法官提醒民众,诚于心,信于行,方能行稳致远。每个人都应做到诚实守信,任何隐匿财产、恶意转移财产以规避还款义务的行为,都有可能触犯法律。
bXz*g`=;
来源:竞舟
UID:326933
UID:559363
UID:919515
UID:1033861
UID:1147251
UID:291584
UID:298813
UID:187304
UID:14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