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71
和《教授话地名》一起
继续逛沈家门!
xYCX}bksh
P(&9S` I
y #Xq@
宫下路位于沈家门街区中部,南起西大街,北到宫墩与北安路和三清池路相接,长295米,宽4米,因位于宫墩山下得名。1984年,拆除石板和石条改建为混凝土路面。1994年,在同济路街区改造过程中改道为与西大街相连。
|lhVk\X
SmYY){AQ/
ce\ F~8y
-l`1j6
{^VvL'n
?H_'L4Wv
_P*<T6\J>
宫下路地名源自天后宫
R)?zL;,x
宫墩山和宫下路地名都源于山岗上的天后宫,是旧时由福建商人、渔民带入舟山群岛的民间神祇祭祀场所,供奉的主神为妈祖。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由福建莆田县湄洲湾女子林默神化而来。妈祖信仰大约形成于北宋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逐鱼而捕的渔民流传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各地,遂成为沿海区域的“海上保护神”,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在舟山群岛区域多称为天后,一般每个海岛或每个渔村,都会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天后宫。定海毛峙天后宫、嵊泗洋山天后宫、金平天后宫和鲁家峙东南岙天后宫等建筑,都已列入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Y l1sAf/
图片:15443733205508.png s8]9OG3g
图片:15443733205508.png
在天后宫遗址上建造的原普陀医院
csF!*!tta
沈家门天后宫是旧时沈家门渔港区域名气最大的天后宫,初建年代不详,明天启《舟山志》和清康熙《定海县志》均记载为“圣母宫”,后堂附祀有戚继光、李应诏、张可大、刘恩至等抗倭名将,宫前还有供奉关羽的关王庙。清康熙年间,圣母宫更名为天妃(天后)宫,仍附祀上述抗倭将领。清宣统元年(1909年),关王庙旧址改建为“东岳宫”,遂俗称天后宫为老宫,东岳宫为新宫。
#7~M1/eH=t
明代之前的沈家门港较现在宽广很多。当时的东海路一带,商船、渔船多靠泊在司湾、戚家湾和教场湾的沙滩外或宫墩山下的山嘴埠头。明代,朝廷为防倭、平倭,保障渔港安全,设立了沈家门水寨和沈家门烽堠,其中水寨即设在教场湾,水寨外的海滨,开拓演兵练武的校场。抗倭战争期间,戚家军等明朝军队进驻与沈家门水寨一山之隔的戚家湾,策应水寨抗倭御敌,建立了赫赫战功,保障了海道的安宁,百姓为纪念戚家军的抗倭鸿功,因此在圣母宫附祀了戚继光等抗倭名将。
kM T73OI>_
清末的天后宫,场面很大。一上宫墩,便可看到一对高耸竖立,上端有方斗,下部有石础的旗杆和随风飘荡的旗幡。据老人们回忆,天后宫正殿端坐的妈祖娘娘着朱红锦袍,戴珠串凤冠,端庄祥和。两边墙面有大型船模朝向前方,殿梁、檐下以及柱上、幡上,悬挂着“辅国护圣”“护国扶民”“国泰民安”“海不扬波”等金字匾额和刺绣。每逢渔船拢洋,以及三月廿三日妈祖出世、九月初九日妈祖升天等祭祀之日,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正殿前的戏台上,常会请来各种剧团演出,许愿还愿的民众沿着窄窄的宫下路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宫下路,这条短短的石板路也因此承载了渔港民众无限希望。
2v6QUf
图片:15443733204356.png DIurFDQSS
图片:15443733204356.png
宫下路一角
^?)o,djY&
}$Zc C_
XABI2Ex
宫下路上曾诞生过许多“第一个”
>-{)wk;1&
1939年6月2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了舟山岛,天后宫、东岳宫、民众教育馆,以及教场朱家祠堂和附近民房被日军纵火烧成一片火海。解放后,政府在天后宫原址上建起了普陀人民医院。
Z:PsQ~M
宫下路也是旧时沈家门连接周边五乡六岙的一个交通要道,从大岭下、教场一带的村民进入中大街闹市区,都要过宫墩和宫下路。日本侵略军占领沈家门期间,其指挥机关址设宫墩存仁局,并在宫下路设置关卡,盘查行人。
9V=bV=4:
1953年以后,存仁局旧址改建为普陀县公安局住所。
dT 9!gNvQ
1953年,普陀历史上第一个汽车站——普陀汽车站在宫墩建成,当年只有3名职工,通车里程为49公里,营运线路仅限于沈家门至定海和沈家门至芦花等地段。1958年,普陀汽车站迁址至食品厂路和东海中路交叉口东侧。
6{r^ 3Hz
1917年,舟山历史上第一家由国人开办的西医医院——存济医院在宫墩路上创办。医院由刘寄亭(字德裕),陈永藻、曾川流、王春生、王和生等捐建,设正厅五间,余屋十二间,有中医、西医医士各2名、护士4名。1931年,将为其父亲张子良筹办七十大寿的5000银元移作存济医院扩建,并斥私财5000银元,在宫下地段购置地皮,建砖瓦结构的西式两层门诊楼1幢,购置显微镜,设病房10张,并开凿山路,以方便村民就医。抗战胜利后,沈家门士绅顾孙谋接办存济医院,先后担任理事长、院长,扩建医疗用房10多间,宫下路门诊部由原来二楼加高为三楼,并在原宫墩的东岳宫废墟上改建医院病房。1946年,旅居上海的定海籍民族资本家刘鸿生捐助该医院一台X光机。
.Z"p'v
图片:15443733204357.jpeg @ i[z4)"S
图片:15443733204357.jpeg
普陀存济医院旧貌 图片由孙峰提供
`9
当时的存济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门诊科室,有手术室一间,能够开展下腹部及部分上腹部手术,为当地民众及各地来沈渔民提供了医疗便利。顾孙谋具有善心,积极推广“一斗米接生”——只收一斗米的费用,就可提供产前产后检查、住院接生、甚至难产手术等医疗服务。一时声誉甚隆,与宁波华美医院和余姚阳明医院齐名。
&k+'TcWm
1954年2月,存济医院由人民政府接办,成为普陀县人民医院,由县政府卫生科长朱松担任院长。随之在宫墩天后宫原址建造工字型平房门诊部,医院搬入新址门诊。宫下路上的存济医院旧址,从此成为普陀县卫生防疫站。2013年底,普陀人民医院迁至东港街道文康街19号。
6n.W5 1g(s
1994年,同济路、宫下路改造,原存济医院的西式老建筑被拆掉,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M_Gu{xc
来源:舟山民政
UID:559363
UID:1033861
UID:1523875
UID:1354488
UID:304694
UID:1164052
UID:1470950
UID:13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