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10
百万人才缺口待补
“绿领”生力军培养开启
4M^G`WA}t9
目前,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更加“适配”?
Z%n(O(^L
图片:640 (4).png j7)Ao*WN
图片:640 (4).png
b&5lY p"d
在北京科技大学的钢铁生产全流程仿真教学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正在与同学们探讨关于钢铁行业碳排放的话题。2023年,毛新平院士就向教育部提出,建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
UF@XK">
图片:640 (5).png P'O#I}Dmw<
图片:640 (5).png
W[^qa5W<FB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就全球范围来看,我们还没有一个碳中和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比如我们已经是年产3000万辆汽车的一个汽车大国,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少,一直到最后是零碳材料,这个过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其中。
C|?o*fQ
图片:640 (6).png PxfY&;4n!
图片:640 (6).png
R?p00
数据显示,我国“十四五”期间,“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
{4-[r#R<M
图片:640 (7).png Yp: KI7
图片:640 (7).png
q.()z(M7
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汪水泽:原来我们更多的学科设置,可能只关注单工序的、单点的(低碳)问题,现在更需要从整个流程工业的大系统观念,来考虑整个低碳问题。
v= N!SaK{
图片:640 (8).png w&x!,yd;
图片:640 (8).png
QurW/a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低碳设计、绿色制造、循环再生”为主线,不仅关注冶金、水泥等高耗能流程工业的工艺改进,也聚焦材料创新、循环经济领域的关键技术。
Jzp#bgq}|
图片:640 (9).png Nq@+'<@p$
图片:640 (9).png
~O1&@xX
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侯新梅:原料的可循环利用,就是这个产品用到最后了,服役性能可能已经不行了,废弃后能不能拿过来再做一种原料?其实从理论上是可以的,原料循环利用的时候,更关注的是一些残余元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这以前都没有研究过的。
&|`C)6[C
图片:640 (10).png E{n:J3_X^d
图片:640 (10).png
5=1^T@~#&
除了技术人才缺口大,“双碳”领域对于管理、咨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目前主要致力于企业技术减碳的张光明告诉记者,绝大多数在企业中从事碳管理的人员,都是从环保、能源等领域转行过来的,对最新标准、市场交易机制、减碳技术和趋势都了解不足。
jr3ti>,xV
图片:640 (11).png w/IZDMBf|
图片:640 (11).png
=lVK IW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咨询部低碳项目负责人张光明:从技术上来说,相关岗位的人员要帮助企业筛选符合他们企业自己生产实际的减碳技术。前面碳数据摸清楚之后,按照全国碳市场交易的规则,计算出来企业的碳排放量,然后帮助他们去制定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案。
+|ycvHd
图片:640 (12).png _BDK`D
图片:640 (12).png
MXyaE~LK
从今年9月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将开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fs2fTUeqF
图片:640 (13).png e A}%C.ZR
图片:640 (13).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要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有产业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新专业从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到关键技术开发,到相关的企业的管理运营,以至于最后我们相关的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都涉及。
2^^=iU=!<|
来源:竞舟
UID:1354488
UID:1033861
UID:329272
UID:1270527
UID:301477
UID:1358452
UID:94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