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689208
《舟山大青山藏“仙草”,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竟是植物界“大熊猫”!》,近日,舟山人的朋友圈被这样一篇公众号文章刷了屏。
发现“仙草”——蛇足石杉的是舟山药检师李彬,从事中药检测工作28年。2018年开始,他一到周末就往山上跑,考察植物资源,想盘清舟山中药资源“家底”。
几年间,李彬用数百次跋涉、十多万张照片,一点点充实着自己的舟山中药资源记录,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草木诗经”。
图片:14785306853444.jpeg
有大惊喜,更多的是无功而返
“蛇足石杉和恐龙同时代,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竟然会出现在大青山。”提起今年2月份的这次收获,李彬的语气里依旧充满兴奋。
这不是李彬第一次在野外发现珍稀植物了。去年4月,他和朋友在黄杨尖山脚意外发现了松叶蕨。它最早出现于约3亿年前,比植物“活化石”银杏更为古老。这也是舟山首次发现该植物分布,刷新了舟山植物种类数量,对舟山植物多样性以及植物资源的研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和朋友发现有棵陌生植物,当下没认出来,只是觉得它长得比较奇特,就拍了下来。”李彬说,没想到这无意间的一次举动竟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这种大惊喜很难得,野外探索更多时候是无功而返。“也讲缘分的,有时你就算知道在哪,就是找不到。”李彬说,有一次去大青山找一种植物,由于向导没空,只能只身前往寻找,向导手机遥控指挥,但他就是不得其门,直到第二回向导亲自陪同才找到了那种植物。
“就算没有大的收获,拍拍花草也是好的,也是种记录。”李彬的心态十分淡然,“比如同一种花,去年拍到是什么时候开花的,今年又是什么时候,这些数据积累起来,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宝贵资料。”
图片:14785306853381.jpeg
松叶蕨
想盘清舟山中药资源“家底”
翻开李彬的朋友圈,里面被各种植物霸屏了。这些图都是李彬在野外考察时拍下的。
为什么爱上山考察植物资源?这和李彬的工作不无关系。
李彬一直从事中药检验工作,已有28年,“中药采用的都是植物的根茎等,对于原植物的认知还是比较欠缺的。”
李彬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通过野外考察摸清舟山中药资源的“家底”。舟山的中药资源到底如何?分布在哪儿?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作为和中药打了二三十年交道的从业者,李彬深知这个调查的意义,他想要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一直在野外探索植物。”从2018年开始,李彬一到周末就往山上跑。到了2022年,李彬的野外调查频率更高了,也变得更加系统且有规划。
他的电脑里记录下了这3年多来的考察成果。“我把每年的记录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一些少见的植物拎出来单独记录。”李彬随意打开了一个文件夹,上面显示着2024年出门82趟,地点涵盖了朱家尖、桃花岛、秀山岛、黄杨尖、蚂蟥山等,拍摄照片约3万张。
图片:14785306853316.jpeg
蛇足石杉
用“火眼金睛”识别不一般的植物
每次出门,李彬的背包里都装有用于野外考察的设备:两台相机,用来满足拍近景、远景等需求;一台望远镜,有时崖壁很高,需要望远镜才能观察清楚,还有一些干粮和一把大剪刀。遇上一些普通中药植物,李彬有时候会采一点做成标本或样品,用来研究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之间的区别。
每次出发去野外,李彬都喜欢“自找苦吃”,不走游步道等规整山路,而是喜欢走一些野路。因为游步道行人走得多了,附近的植物容易遭破坏,“想要发现一些珍稀中药植物,就得走一些小路、沟谷地带等人迹罕至的地方。”
这也让李彬的身上时不时带些小伤。“我现在脚踝还没有完全好。”采访时,李彬笑着说,这是上次去大青山野外探索时,站在崖壁上为了拍清一棵植物,一时忘了脚下,不小心滑了下来,脚踩进石头缝里扭到了。
抱着探索中药植物的目的而来,李彬爬山时,都要一一扫视沿途植物,一边走一边观察,他笑称自己因此被驴友“嫌弃”走得太慢。
有人好奇他是如何在漫山遍野的植物中精准发现的。李彬说,感兴趣就会自己钻研,时间久了,自然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敏感度高了,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一片植物中不一样的存在。”
每每发现一株感兴趣的植物,李彬光拍照就要拍上半个小时左右,不同方位都要拍下来。
图片:14785306853252.jpeg
羊角藤
希望整理成一本舟山中药植物志
李彬说:“植物是中药的源头,把植物研究好了,也是对中药资源的盘点。”
不管刮风下雨,李彬几乎每周都会跑去野外。遇到下雨天不能爬山,他在山脚下的村子里走走逛逛,和村民聊聊天,有时候也会有意外收获。如今,李彬已经差不多走遍了舟山本岛的山头。
李彬想找一些少见的植物,尤其是出现在宁波但舟山没有发现过的,“宁波和舟山地缘相近,那边有的植物说不定在舟山也能找到。”
李彬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能整理成一本舟山中药植物志。但他也知道这是一项大工程,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他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到哪一步,眼下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些野外考察,多搜集些资料。
相关链接:如何辨别野外植物?
李彬强推几款可以识别植物的手机APP,只要拿出手机对身边的花花草草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什么,并且准确率很高。目前,李彬常用的识花草APP有形色、花伴侣、识花君、百度植物等。“每次发现吃不准的,都会用形色扫一扫,回家再对照植物志确认。”李彬说,经过多次强化,大家都能成为植物达人。
学会使用PPBC也是个好方法。PPBC全称中国植物图片库,由中科院植物所开发,可以存储大量植物照片。上传者可以进行植物鉴定,下载原图等。PPBC自带的AI识别功能非常强大,鉴定植物的准确率相对比较高,对于新手来说很好用。
如果说AI识别是第一步,那么李彬认为啃《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新编)就是必须的第二步,“从简单的啃起,数量较少、不复杂的属可以花时间研究一下,太过复杂的就直接放弃,等以后积累多了再啃。每次对于AI识别的植物名,我都会通过《中国植物志》学习相近种的特征区别。”
&,/S`ke=
来源:竞舟
UID:1691258
UID:640136
UID:291584
UID:1033861
UID:1304135
UID:1523875
UID:187304
UID:1470950
UID:16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