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105
修船坞内,多艘船舶同时进行检修;船台上,一艘艘巨轮初具雏形……日前,记者走进定海区小沙街道长白岛,只见岛上两家新加坡外资船舶修造企业里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展现出全力冲刺“开门红”目标的火热景象。
在长白岛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船坞里,一艘223米长的集装箱船近日结束船体油漆翻新,进入出海试航阶段。“从进坞到试航用了70余天,公司克服年初劳动力紧缺的困难,通过合理调配人力完成该船各道工序。”太平洋海工修船总管万旭鹏向记者介绍。
图片:14761821632325.jpg %ck]S!}6
图片:14761821632325.jpg
资料图
去年底,太平洋海工依托绿色修船技术研发制造及高附加值高技术船型制造,被省商务厅和省科技厅评为第二批省级外资研发中心。在承接修船业务的同时,太平洋海工今年把主攻方向瞄准了新造船业务。据太平洋海工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目前手持高附加值海工辅助船订单8艘,所有新造船订单工期已排至2028年初,新造船业务占比上升至60%左右。此外,企业加大投资建设车间、码头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助力企业2025年实现产值增幅50%以上的目标。
岛上的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在加快二期项目建设的同时,投运了一处职业安全实训基地。据了解,该基地集“智能化、场景化、标准化”于一体,配备了VR虚拟体验、事故模拟舱、船舶作业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企业“智慧安全、绿色造船”的重要里程碑,为行业安全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14761821632326.jpg nn9wdt@.]
图片:14761821632326.jpg
记者从小沙街道了解到,去年定海区船舶海工协会和新加坡方面签约推进长白岛船舶企业建设,今年1至2月长白岛整体船舶修造产值约3.3亿元,同比增长60.2%,成为街道工业经济重要支柱。船企“边生产边施工”的同时,小沙街道落实专班化服务推进机制,保障长白岛南北海工海上新能源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3个亿元级项目施工进度,通过生产提速、项目提档、服务提质三大行动,不断优化岛上企业营商环境。
图片:14761821632324.jpg adi[-L#
图片:14761821632324.jpg
3月9日下午,小沙街道举行人大代表“长白议事岛”协商活动,街道主要负责人与人大代表、长白岛干部群众代表等实地走访,围绕“船企职工停车难”“船企周边临时摊位杂乱”等议题共谋对策,解决制约长白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记者了解到,长白岛目前有外来人口4000多人,绝大多在船企工作。针对部分船企周边停车难、环境差等难题,小沙街道将用两年时间逐步对海工路、兴岛路等主干道进行提升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此外,原长白小学商业综合体改造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届时长白岛住宿、餐饮等商业配套能力将得到有力提升。
H0R&2#YD
来源:竞舟
UID:1354488
UID:1033861
UID:1528795
UID:1470950
UID:1523875
UID:1139309
UID:291584
UID:1337795
UID:14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