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00
在岱山县高亭山外码头边,登上一艘不大的“高亭渡”就能前往大峧山岛。船员拿着最老式的公交车翻盖票箱收取5元的票价,村民脚边放着买来的食材、饮料等,搭几条塑料凳子围坐在舱门边,伴着海风,一边擦着汗一边闲嗑……
不到30分钟的航程,便抵达了大峧山岛,2022年修建的还簇新的码头上吊着一排村民放的蟹笼。如今,岛上随着高亭镇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村民已经陆续搬进了位于岱山本岛的迁居点,过上了“新生活”,大峧山岛也在迎来全新的发展故事。
图片:14083082618884.jpg p:Zhg{sF
图片:14083082618884.jpg
大峧山岛鸟瞰
“海之峧山” 书写春风里的故事
大峧山岛有别称“海之峧山”,是岱山唯一的悬水村级岛,处于岱山岛和秀山岛之间,东距官山岛2.5公里,总面积2.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94平方公里。
大峧山岛上有一个民间传说,岱山岛和秀山岛之间的海域,有一条非常大的蛟龙。蛟龙时常作恶,让村民苦不堪言,只好向天庭祷告。天庭派人把蛟龙降伏,蛟龙变成了一座岛,人们看这座岛形状狭长,延亘如蛟龙。据民国《定海县志》载,大峧山岛便是因岛形似蛟龙而得名“大蛟山”,后改写为“大峧山”。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里,大峧山偏居一隅,是个几乎被遗忘的小岛。据说上世纪50年代,岛上的人全年主食就是地里的番薯。当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抡锄干活挥汗如雨,脱口而出:日日拄锄头杆,餐餐吃番薯干。一处档案记载中道出了这句口头禅背后的辛酸和苦涩:“1963年,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全部为倒挂户,第二生产队共36户,倒挂户有35户,渔业生产工具破烂,无法修理,只有2艘小船,出海捕鱼结果亏本,群众连买一小盒火柴的钱也没有,农渔业大队债务累累,连国家的税收及办公急需品、火油、纸张等都无法开支。”
由于地理条件差,经济来源少,大峧山还是以农盐业为主,百姓生活依然没有很大起色。不过,村里老人说大峧山在80年代发展起了养殖业,迎来了辉煌。
跟上春风的步伐。《大峧山村志》中有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大峧山依靠一万元贷款,把村里的130亩低产盐田改成了对虾养殖塘,水产养殖业成了大峧山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总产值从1983年的9.86万元增加到1986年的95万元,人均年收入从60元增加到1000元,最高的年收入近万元。集体积累36万元,成为闻名全县的富裕岛。
之后,大峧山村的养殖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直至今日,大峧山岛过去的辉煌开始淡去,岛上常住户仅剩30余户,但是岛的西北部一大片养殖场依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海鸥环绕在上方,充满着发展的生机。
图片:14083082618820.jpg B`|H}KU
图片:14083082618820.jpg
小岛开发 道尽这里“峧关好”
一手耕海牧渔,一手旅游兴岛。2018年开始,大峧山岛开始打造以民宿、渔家乐为主题的旅游岛。得益于悬水而立的生态环境和海岛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纷至沓来。曾经的荒芜小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走在这座小岛上,大峧山民居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这座岛并不大,从码头上岸沿着主要村道走,不过20分钟就能走到岛的另一边,那里是成片的养殖塘和一条长长的海塘,海塘外是蔚蓝的大海,远眺还能看到秀山大桥横跨海面。
从海边南行,路旁村民的屋墙都做了立面墙绘,上面有字有画,“人山人海,不如这山这海,峧关好”“从前的世界很小,一生只住一个岛”“你问我全世界是哪里最美,答案是你身边”……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
旅游发展最旺盛的时候,著名的旅游博主“房琪”也登岛记录过这座海上“珍珠”。那时候,大峧山村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集海洋观光、康体养生、亲子伴游、浪漫度假、绿色运动于一体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岛。
岛上还开了唯一一家民宿,名曰“叁柒而壹”,距离大峧山码头不到百米。据村里人介绍,那时候碰到节假日,民宿里的17张床位常常爆满。
走过民宿和一片画有墙绘的区域,能看到居民住宅区中间有一幢老式的二层楼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字标语还印刻在楼中间,这里曾是大峧山小学,直到2019年被重新改建,成了红色旅游基地。2022年7月初,高亭镇又依托大峧山小学,开办“大峧山先锋小学”,打造集参观、体验、学习、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党建研学路线。
不过,随着岛上村民的渐渐搬迁,大峧山的旅游热度褪去。这次,记者登上大峧山岛时,这座唯一的民宿已经“闲置”,等待着再度招商开发。
图片:14083082618756.jpg m!:sDQn{3
图片:14083082618756.jpg
离岛迁居 畅想美好新生活
“已经来搬家4趟了,家里的麻将桌下一趟回来,最好能拆来……”记者在高亭镇蓬莱路189号一栋老办公楼改建的迁居点内,见到了已经70岁的村民孙信良,他是岛上最早一批搬进迁居点的村民,看到村里工作人员卢蜜芬,他迫不及待拉人进门展示自己的新家。
今年3月份开始,高亭镇联合大峧山村开始村内“小岛迁大岛”的摸底工作。今年8月22日,村民孙信良选择了这个“吉日”,搬进迁居点306室。“新家有36平方米,但是厨房间特别大,我还准备买脱排油烟机、冰箱,回大峧山的家再搬几趟东西。”他高兴地在新家忙碌,因为年纪大后身体差,新家毗邻医院、超市、广场等,让他十分满意,“再好没有了,而且邻居都是同村的,住一起不孤单。”
302室的村民姚常儿也拉着记者看看她的新家。46平方米的房子内,她叫了师傅装修,“给大孙女隔开一间,我和小孙女一间,阿拉人多房子大一点。”姚常儿说,之前陪孙女在高亭上学,每月房租就要两千多元,“村里工作人员还给我们争取到加装电梯,我还省了房租钱,特别开心。”
已经搬进迁居点的村民是大峧山签约迁居村民的缩影。“我们村都是老年人,有些身体不好,经常来来回回,有低保户不愿意住敬老院,这次能跟大家一起分到房子,都很期待。”卢蜜芬告诉记者。
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大峧山村党支部书记庄军英告诉记者,今年,大峧山村参与了由高亭镇牵头推动、大岙二村带头的建设渔农服务综合体“十村抱团”项目,4月份时,村里又重新整合了岛上西北角450亩的养殖塘,通过公开招标以1100元每亩的价格出租,“比之前500多元一亩的价格实现翻倍,也进一步增加了我们村集体收入。”庄军英表示。
那么未来,大峧山完成搬迁后会如何发展?庄军英也说不好,但心里总满怀着希望。这是一个可以亲近的小岛,是村民们记挂的小岛,也是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小岛。
Lasi)e=$<
来源:竞舟
UID:1354488
UID:1139844
UID:1528871
UID:1470950
UID:187304
UID:1442494
UID:298705
UID:64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