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60
8月进入酷暑季节,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肠道细菌、病毒以及蚊蝇等活跃,舟山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应重点注意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野外劳作或游玩时要防止蜱虫、蚊子等叮咬。
一、易发疾病
本月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
,&iEn}xG7i
二、疾病识别
(一)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等症状,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大便性状改变,每天大便次数可达十余次。主要由于食用不干净或者生冷食物引起。
(二)虫媒传染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蜱虫叮咬是引起该病的主要途径,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也会导致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可伴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36小时内升至39~40℃。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三)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缺氧低氧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N _ s
*7{{z%5Pu
三、易感人群
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体衰弱的人、老年人和孕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托幼机构、食堂等发生聚集性疫情。
虫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主要为到非洲、东南亚、南美等赤道附近国家和地区旅行和商务人群。
新冠病毒感染: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KwY6pF*
8/@*6J
四、防控要点
(一)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婴幼儿用的碗筷和奶瓶要经常消毒,也推荐接种预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海产品及不洁、变质腐败食品。
(二)暑期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儿,做好缺勤登记、因病追踪、日常消毒等工作。加强教室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正确指导幼托儿童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同时加强食堂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市民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外出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心态,居家和办公环境做好开窗通风。
(四)市民可在自家房屋周围清除杂草,减少蜱虫孳生。并及时清除居室内外花盆、水缸等处的积水,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外出到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提倡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五)外出旅游、商务人员,特别是前往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者,要主动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相关知识,做好日常防蚊灭蚊措施。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居史。
O[8wF86R
)}J }d)
TB_OFbI2
来源:健康舟山
UID:1139844
UID:1510884
UID:1354488
UID:1688060
UID:1216460
UID:1147251
UID:483754
UID:1015129
UID:29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