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93038
近来,漆扇、螺钿、簪花围等在外地率先流行起来的非遗体验项目也在舟山火了,或以文创礼品的形式,或以手作体验的形式。
这些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走上街头,成为热门的打卡项目,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舟山本地的非遗是否也能找到一条“走上街头”的路,以更亲民、更新鲜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
图片:13192911969864.jpg _ba>19csq%
图片:13192911969864.jpg
舟山有了火遍全国的漆扇制作体验
今年春季,一把扇子火遍了全国各大景区:一桶水、一把空扇面、几瓶色漆,须臾间就能做出一把色彩丰富、纹样雅致的扇子,这就是源自扬州的非遗手作项目——漆扇。严格来说,漆扇并不是非遗,全国各地传承下来的大漆制作工艺才是非遗,而这项传统技艺与扇子相结合,呈现出的效果格外符合当下人们的新中式审美。一时间,全国各地不少景区尤其是古镇陆续出现了漆扇体验的摊位。
定海区汉文化协会今年也将漆扇制作项目带到了定海记忆工坊的非遗课堂上,在端午的市集上,他们设置了多个非遗项目体验摊位,而漆扇制作无疑是其中的热门。
市民金女士当天带着自家孩子在漆扇队伍里等待,队伍虽长,但母女俩对漆扇的热情不减,“在小红书上刷到过好多次了,大家做得都挺好看的。这次看这里有就过来体验一下。”
图片:13192911969865.jpg ]s'Q_wh_-v
图片:13192911969865.jpg
非遗上街的关键是简单、实用
定海区汉文化协会副会长江楠告诉记者,将非遗技艺带入课堂、带上街头是她和协会成员们一直在做的事。将复杂的非遗技艺简化成群众容易参与、作品容易保留的形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要将非遗传承得更好,一定要让它走出博物馆,走上街头,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这些非遗体验活动的流程不能太复杂,成品一定得有实用性,这样大家才会愿意来体验,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推广效果。”江楠说。
如非遗绒花饰品制作,在非遗课堂开课前,老师会先完成基本步骤,课堂上参与者只需要完成最主要的部分。定海区汉文化协会每月都会推出4次左右的非遗课程,也在不断研发新的可以体验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可行性都要在前期进行测试,课程时长也尽量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而将非遗体验带到活动市集,很多项目是经过简化的。如在多地都有传承的螺钿技艺,原始的做法是将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镶嵌在器物表面,“在活动上,市民们很难现场完成这种精细的操作,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把碎贝壳填充到画面或者饰品上再压实,最后也能保留贝壳特有的光泽。”江楠说。
而对一些率先在外地流行起来的非遗体验项目,江楠和伙伴们也会想方设法在其中融入一些舟山元素,“比如漆扇,我们可以在上面题和舟山相关的字,配色上也可以选择具有海岛印象,比如蓝色和白色能营造出浪花的感觉,蓝色和绿色搭配能让人联想到海中小岛。”
图片:13192911969800.jpg L ^q""[
图片:13192911969800.jpg
舟山博物馆方兴未艾的非遗文创
有些非遗借助新的形式遍地开花,也有些非遗只在小范围里为人所知,它们大多被陈列于静谧的展厅,只有在参观者在跟前驻足的时候,才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舟山有很多非遗项目,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商业化模式,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向大众。”舟山博物馆文创研发中心主任石玉华告诉记者,博物馆是展现和传播非遗之美的一块宝地,做好非遗文章,更好地活化利用这些非遗技艺,反过来也能带给博物馆人流量、关注度等多方面助益。
“舟博与舟山非遗的联系一直很紧密,我们经常会推出一些非遗教学体验活动,把舟山非遗变成‘可玩’‘好玩’‘带得走’的互动形式,寓教于乐。如现场教参与者在帽子或装饰木牌上画渔民画,将渔绳结做成挂饰等。”而相对其他组织,博物馆的优势在于有固定的场地,能持续性地推出不同种类的非遗主题活动。
此外,将非遗做成文创产品也是扩大其影响力的好办法,在舟山博物馆的文创研发中心,记者也看到了种类丰富的文创产品,款式好看且兼具实用性。如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代表性海船“绿眉毛”运输船,在这里以艺术船模的形式呈现,拼装过程有趣,成品逼真美观,船帆上还绘制了渔民画,可谓“舟味”满满。除了非遗相关文创产品,这里也有不少馆藏文创,如取用明荷叶螭虎纹犀角杯元素设计的瓷杯,灵感来源于清乾隆铜胎雕漆葫芦形瓶的香具等。“目前我们已有在售文创产品30余件,涉及香器、茶具、文具、日用品等。”石玉华说。
不过石玉华也表示,像舟博这样体量较小的地市级博物馆做文创,方方面面都会遇到掣肘。相比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这样自带流量和品牌效应的博物馆,自身藏品等级高,做出来的馆藏文创自带知名度和吸引力,也就“不愁卖”,“前年爆火的甘肃省博的一款文创玩偶‘小绿马’凭丑萌出圈,除了造型奇特,很大一个原因是它的原型是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而我们舟博的先天条件就要落后于这些馆藏量大、影响力大的博物馆。”
自带影响力,博物馆在定制文创产品时就能占据主动权,更多时候是文创公司找上门来“求联动”,而销量高、定制量大,也意味着单品的成本得以降低,“舟博的文创产品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单价高,因为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我们每款产品的订单量有限,分摊到单件产品上的价格也就提高了。比如一本笔记本卖59元,很多消费者是接受不了的。”
不过,舟博的一些文创用品也收获了消费者的认可,如一把竹制雨伞就在参加浙江省博的各地文创展览时吸引了一位观展人的目光,“那位客人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我们,特地买了这把伞。”
石玉华说,虽然困难真实存在,舟博的文创团队仍一直在研发新的文创产品,用于承载非遗之光、文物之美,“我们也在等待一个‘爆品’,能让舟博文创‘火上一把’。能让舟山以外的人也能认识到舟山非遗和舟山文物。”
F Sw\_[^CQ
r^FhTzA=1
来源:竞舟
图片:微信图片_20240311162853.png
UID:1483381
UID:1525230
UID:1147225
UID:918495
UID:164172
UID:996074
UID:1339671
UID:1512418
UID:18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