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134364
夏季高温潮湿,是各类蚊虫活跃的季节。若您在户外活动时看到一群红色的小蚂蚁,个头较寻常蚂蚁稍大,请不要掉以轻心,它们很有可能是外来入侵生物——红火蚁。
图片:67.png
红火蚁,原产南美洲,2004年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作为世界公认百种最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之一,对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
根据农业农村部去年8月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显示,红火蚁已入侵我国13个省份,673个县(市、区)。去年4月我市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目前确认的疫点分布在新城、岱山等地。
图片:68.png
形态特征:工蚁体长约2-6mm,头、胸部呈红褐色,腹部呈棕褐色,头部与腹部连接处有2个腹柄节(第一节扁锥状,第二节圆锥状),腹末有尾针,体表略有光泽。
生活习性:地下筑巢,喜温暖潮湿,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6-30℃(每年5-10月是其发生高峰期)。
危害特点:可啃食电线造成设施故障,攻击蜇咬人畜,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啃食植物根茎和果实,影响农林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
传播途径:红火蚁繁殖力强,传播途径多。既可通过婚飞、迁巢分巢、水流等途径自然扩散,也可通过带土苗木、草皮、废旧物品、土壤、原木等媒介人为扩散。
1.显著的群体攻击性 ^Xz`hR
红火蚁极具攻击性,当蚁巢受到干扰时,它们不会四散逃跑,而是产生极强的群体攻击行为,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图片:69.png
2.特殊的“小土包”状蚁巢
如果你在草坪、绿化带发现一个突兀隆起的松软小土堆,千万不要好奇去戳!它很有可能就是红火蚁的巢穴。
红火蚁蚁丘在地面隆起呈土堆状,高度约10-30厘米,直径约30-50厘米,内部构造类似蜂窝。区别于一般蚁巢,红火蚁蚁巢在野外十分显眼。
图片:70.png
图片:71.png
图片:72.png
3.被叮蜇后产生的症状
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会有火灼般痛感,产生瘙痒、红肿、水疱甚至脓疱;敏感体质人群会对红火蚁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出现身体红肿、荨麻疹、呼吸困难、头晕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休克、死亡。
红火蚁的防治主要从调查监测和隔离除治两个方面入手。
防治最佳时间和条件:4月底至6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天气晴朗、地表干燥。
·密切监测:对高风险地带开展实地踏查和诱捕采集;
·及时隔离:对新发疫点设置隔离带、防飞罩等临时隔离措施;
·源头管控:持续做好疫情溯源、检疫监管等工作。
·科学除治:需要专业除治人员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除治,确保高效长效的同时兼顾绿色环保。
图片:73.png
图片:74.png
0C i"tA3"
I'wk/
d}A2I
高风险地带需小心!红火蚁常出没于农田、荒地、绿化带、果园、公园、堤坝等地。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以降低被咬伤风险。
rSFXchD/
~dX@5+Gd
1.应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可使用冰块进行冷敷。然后涂抹含糖皮质类固醇的药物来缓解。
2.保持伤口清洁。不要抓挠伤口,避免弄破脓疱发生二次感染。
3.有过敏病史或被叮咬后出现较大面积红斑、皮疹的,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NU6Kh7
图片:75.png
4N^Qd3[d
t+Q|l&|0
r z>zdj5}
QK/+*hr;
若您在户外碰到疑似红火蚁,请保持距离不要靠近。若发现红火蚁蚁丘,切勿踩踏或扰动,请立即远离并报告属地政府或农业农村部门处理。
2ucsTh@
图片:76.png
来源:舟山农业农村
UID:1219502
UID:298705
UID:1440741
UID:1354488
UID:1528795
UID:640136
UID:480396
UID:1012333
UID:946491